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台灣TS標章/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透過我們的服務,協助客戶滿足各國安規的需求,進而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及競爭力,將產品行銷至國際。

博翔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大經濟體系的安全認證規範已擁有了十餘年的經驗與經歷,瞭解著安全技術與設計在認證過程的困難點

藉此Protect & Safe 秉著提供更方便更完善的認證與產品給您,

並提供CE認證、TS認證、MD認證、LVD認證、EMC認證、UL認證、NRTL認證、SEMI認證、CB認證、PSE認證、CCC認證、ASME認證、CNS認證、NFPA認證、510K認證等服務,邀請您一起邁向世界的安全技術頂端

博翔團隊核心成員出身法人中心,相較國內其他安全檢測驗證同業,博翔的強項在於成員經驗豐富,輔導過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及能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查驗、測試、驗貨與取得國外安全認證的一條龍式全方位解決方案

甚至該公司已自行開發出安全護罩、安全模組多項安全元件,期能協助客戶在兼顧「品質、安全、交期與成本」等考量下,提升其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並且擁有最完善的設備整改服務,以符合國際標準,保證出口!

可採用標準: 2006/42/EC, EN ISO 10218-1, EN ISO 10218-2, EN ISO 11161-1, EN ISO 12100, EN ISO 13849-1, EN 12622, EN 60204-1, EN ISO 13857, EN ISO 13855, EN ISO 13851,SEMI S2, SEMI S10, SEMI S8, SEMI S22, SEMI S14, SEMI S17, SEMI S28, SEMI S26等

請立即點擊上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FRTGE1515VRFEVE15EVEF

 

內容簡介

「越是理解自己和他人,就越能有更好的生活。」

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理解阿德勒學說的第一本書
1928年德文修訂版中文譯本


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殿入口,刻著一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gnothi seauton),那是人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其答案的課題。人一生的際遇,無論是家庭、婚姻、職場或社會生活,遭遇到種種放不下也想不開的煩惱、糾葛和挫折,如果不從認識人性著手,探究其性格形成的源頭,就永遠找不到解答。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或遺傳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依據其人生目標,逐步發展而成,因此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人從孩提時候,就會因為身體構造和環境的問題心生自卑感,而克服這個自卑感就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目標。如果因為人的好勝心和虛榮心作祟,使得心理發展轉向對於權力和認可的渴望,便會導致性格上的種種偏差,一輩子困擾著人們。而探究這個性格發展的偏差,讓人認識到生命的另一個重要動力,也就是社會情感,並且擴而充之,才能使人的生活回到正軌,和自己的生活和解,建立更充實的人際關係。
「認識人性」是阿德勒在維也納社區大學開設的課程,每學期都有五百多個學生選課,一九二七年整理講座內容出版後,更成為全球暢銷書,也是阿德勒最家喻戶曉的作品。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認識人性》正是這個主張的代表作。


專文推薦
吳毓瑩 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監事長
楊瑞珠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Diplomat)、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

列名推薦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文秀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教授
林惠蓉 臺北市聯合醫院臨床心理組主任
林蕙瑛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連廷嘉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
曾文志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與佛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界三巨頭。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早期師從佛洛伊德,後來因為不認同佛洛伊德過於強調性本能的論點而與他決裂,並自創「個體心理學」此一心理學體系,被稱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對後續的西方心理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著有:《精神官能症的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心理補償的研究》(1917)、《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1919)、《認識人性》(1927)《自卑與超越》(1932)、《精神官能症問題》(1932)

 

目錄

目錄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 是理解、還是認識?是自我、還是他人?重讀阿德勒的認識人性 吳毓瑩
專文推薦 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共創人類的幸福 楊瑞珠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部 概說
導論
第一章:人的內心
一、內心生活的概念及其前提 二、心理器官的功能 三、朝著目標努力的內心生活
第二章:內心生活的社會性質
一、絕對真理 二、社群的強迫性 三、防衛和適應 四、社群情感
第三章:孩童與社會
一、嬰兒的處境 二、種種挫折造成的效應 三、人類是社會的動物
第四章:外在世界的印象
一、普遍的世界觀 二、世界觀的發展的種種元素 三、幻想 四、夢(概說) 五、移情 六、對他人施加影響(催眠與暗示)
第五章:自卑感和追求認可
一、幼年早期的處境 二、自卑感的補償,對認可和優越的追求 三、主要軸線和世界觀
第六章:為人生做準備
一、遊戲 二、注意力與分心 三、過失和健忘 四、無意識 五、夢 六、天賦
第七章:兩性關係
一、社會分工與兩性社會 二、男人在當今文化中的優先地位 三、對女性劣勢地位的偏見 四、逃避女性的角色 五、兩性間的緊張關係 六、改善的嘗試
第八章:手足

第二部 性格論
第一章:概論
一、性格的本質與形成 二、社群情感對性格發展的意義 三、性格的發展方向 四、有別於其他的心理學派別 五、氣質和內分泌 六、小結
第二章:攻擊性的性格特徵
一、虛榮(好勝心) 二、妒忌 三、嫉羨 四、吝嗇 五、仇恨
第三章:非攻擊性的性格特徵
一、避世 二、恐懼 三、膽怯 四、適應不足的症狀:沒有被馴服的本能
第四章:性格的其他表現形式
一、開朗 二、思想和表達方式 三、小學生心態 四、墨守成規和不知變通 五、 卑躬屈膝 六、狂妄自大 七、情緒化 八、倒楣鬼和可憐蟲 九、宗教狂
第五章:情緒
第一節:造成隔閡的情緒
一、暴怒 二、悲痛 三、情緒的濫用 四、作嘔 五、恐懼(驚嚇)
第二節:使人拉近距離的情緒
一、快樂 二、同情心 三、羞恥心
附錄:關於教育的一般註記
結語

 
 

「理解人性」是阿德勒大師闡述科學的人性知識,分析人生的美善與邪惡面向,強調人是社會動物,而意識則是人格的中心,除了內在的心理動力外,個體的人際關係,在家庭、學校或團體中都非常重要。這是一本促進自我了解與成長的寶典,也是心理諮商/家族治療的指南。
——林蕙瑛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這本書是阿德勒大師教導大家理解人性知識的經典著作,大師所提出人的行動軸線、生命模式與生活方式,以及決定個人命運的性格論--建構人類內心世界的最強大的刺激,都是來自最早的童年時期。更強烈要求我們要謙卑地認識人性,就如同我教授的心理診斷這門科學,要學生在學習如何去了解一個人(自己和他人)時,要不斷地觀察、聽、思考(Observing, Listening, Thinking),蒐集資料才能提出假設,勿輕易下論斷。
對於現今多元的社會,我們也因缺乏人性知識,在人際關係與共同生活相處上產生許多的困擾和情緒,因此若我們越能理解自己和他人,就能減少因此所造成的問題,而有更好的生活。這本書除了是對生活有裨益的心理學,也可說是心理病理的教科書,它教導我們要認識一個人的特質,才能了解外顯的病症,非常值得研讀。
——林惠蓉 臺北市聯合醫院臨床心理組主任

人性是什麼?它如何影響我們各自獨特的生命?
身為長期體察人性幽明交會的心理學家,我由衷推薦本書給您。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

修煉幸福的入門之道在於洞悉自己、了解別人,阿德勒的著作《認識人性》教你如何做好這門基本功夫,找到迷失的靈魂,主宰自身的命運。
——曾文志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原典讀起來雖較辛苦,卻讓我們更能靠近阿德勒原汁原味的思想。聽別人說不過癮,來聽阿德勒自己說阿德勒吧!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推薦序
是理解、還是認識?是自我、還是他人?重讀阿德勒的認識人性
吳毓瑩

是的,你手上拿的這本書,原文德文版於九十年前(一九二七年)阿德勒撰寫後問世,他自己則在寫書後十年於蘇格蘭亞柏丁市,在赴約演講的路上突然心肌梗塞過世。阿德勒一生言談紀錄與期刊文章三百多份,惟系統性寫下的著作不多,只有七本,其中六本完成於一九二七到一九三一年,正值他人生經驗與學術思想豐厚的六十歲左右四年間。說真的,阿德勒確實「說的比寫的好聽」,讀他的文字向來辛苦,於此一定要向翻譯區立遠先生致敬。但我們也聽說了,聽阿德勒演講如沐春風,他把學術語彙轉化為日常用語,說給一般民眾聽曉,一場接著一場,到處趕場,他急什麼呢?他在作者序中說,「本書主要任務試圖從個人的錯誤行為中,認識到我們在社會的活動與工作上的缺陷,找出錯誤所在,讓他知道他可以對社群生活的和諧調適有影響與貢獻。」我總是從阿德勒身上看見走過列國、累累若喪家之犬的孔子。他們兩位智慧大師,心中懷著仁,大力強調自我目的論對於人生方向的引導,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目的,不是誰為我安插,而是「我」自己的決定。仁,阿德勒也一樣相信,是導向社會情懷下我所做的選擇。
當我收到商周邀請寫這本書的推薦文時,不禁想,幾個月前才剛推薦一本啊?這本有何不同呢?四分之一個世紀前,兩大出版社,遠流與大中國圖書社,前後相隔一年(一九九○、一九九一)翻譯了這本經典著作,正是解嚴啟動不久發生野百合學運(一九九○)之時,道德與秩序正需重整,阿德勒所倡導的民主價值正在被臺灣人民品嚐著。今年(二○一七)也是這本書再次熱門的年度,遠流剛出版了《阿德勒談人性——了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而今商周出版更以德文直譯的方式出版《認識人性》,讓臺灣民眾,經歷過野百合民主運動後二十五年洗禮於太陽花學運審判結果的此刻,打開這本德文直譯本,細細咀嚼民主的滋味,重新理解阿德勒的信念。
那麼,這本德文直接翻譯版,連題目《認識人性》都忠於德文(Menschenkenntnis),不走美式白話版《了解人性》,也非走市場派的《阿德勒談人性——了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對於讀者而言,有何意義呢?並非商周宣傳「這是出版九十週年的紀念版」,我們就買單,直白相信這是一本有價值的書。我們不是讓市場左來右去的讀者,所以,德文直譯本,真的有價值嗎?
阿德勒在臺灣的第一本翻譯著作,應該是黃光國於一九七一年翻譯的《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阿德勒一直強調人自出生之後便在尋找生命的意義,型塑自己的圈圈叉叉。這個圈圈叉叉,黃光國從英文life style, life pattern翻譯成生活樣式。如果細讀阿德勒理念,這圈圈叉叉固然展現在生活中,然更是人生發展方向的指引,因此,我採用美式英文用法,稱為生命風格。閱讀區先生的譯文時,我才知道風格二字,德文原文是生命軸線(Lebenslinie),看見德文採用絲線的比喻,我當下好感動,而且有一股「我懂了」的感覺。風格二字總有著一點點品味造型品牌形式的意味,英文沒有life line這種表達法,所以採用最貼近的 life style。過去我們囿於英文的說法,限在風格二字當中,殊不知用軸線來比喻時間與生命,早已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卻不在美國文化裡。線這個字在中文裡一向比喻感情、時間、牽連以及流動,生命線更是寫在我們手掌上命運線,本身就是一個常用詞彙,國畫的卷軸也是利用橫長軸來表示時間的逝去。很安心看到區先生把德文附上,讓我感受到阿德勒採用生命軸線的比喻,述說我們對於經驗的看待與認定如何主導我們生活。生命軸線把這一切大大小小事件與感情匯聚在一起,如同河流一般,滾滾捲起了所有話語行動經驗走成河道,朝向我們自定的目標而流。因而人的一生,便走成了一個往特定方向流滾而去的軌跡,成為生命軸線。在生命軸線的引導下,我們的行動朝著目標與意義的方向步步累積往前,因而,這也是一股有方向的行動軸線(Bewegungslinie),更勝於英文翻譯本所採用的行為模式(behavior pattern)一詞。有時英文也會使用movement,然單看英文,不會把movement翻譯成行動軸線,便少了方向性的力道支持。行動軸線的重要,如同第五章所說「因為真正起作用的,總是人的行動軸線(Bewegungslinie)。這條線也許可以有若干程度的修正,但是其最主要的形式、節奏、能量以及意含,卻是從童年時期起就確立的。」
阿德勒特別強調行動的方向,以終為始,是人生的走向。
過去我們年紀小,以為自己的一切都是家庭、父母、老師、兄弟姊妹、同學、或家境造成的,阿德勒相信因果論確實可以解釋生命過往的歷史,然而,卻無法解決也無法設定生命的意義與目的。而生命軸線走法,其實,一直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這本書就是要清楚喚醒平凡的我們,要大聲呼喊讓我們知道、看懂自己擁有生命軸線的主導權,看到自小我們對於經驗的自我解釋所留下的印記。經驗不是客觀上所發生的事件,而是如德文所採用的文字,「做」經驗(eine Erfahrung machen),所經歷的人事物對我們的影響為何,端看我們自己如何去「做出」我們的經驗存在腦海中。做出,多好啊——在這「親手手作」珍貴的年代裡。
以前只能從美式英文版來認識阿德勒,常覺得,其實是透過美國人的文化眼睛,再加上華人對於美式英文的理解,來欣賞阿德勒。現在有區先生的直譯版,以及編輯穿梭於讀者與譯者之間,我至少可以摘掉一層過濾片。讀時,常有一股感動,至少我與阿德勒的思想之間,只隔著一層文化一個人,而不是兩重文化、兩個人。希望讀者也有這樣的心情,我們一起走入這一片心理學領域中可滋長心靈生命的智慧沃土,「做出自己的經驗」。
重讀本次商周出版區先生的翻譯力作,讓我省思,對於人性「重新做出自己的經驗」,是一種理解還是一個認識?我閱讀阿德勒留下的文字,做為人性闡述的知識,感受到阿德勒前輩希望我們徹頭徹尾重新整理自己對於人性的認識,重新轉換「認識人性」的觀點。因此在整本書中,你會常常與「認識」「知道」「知識」這幾個詞相逢。阿德勒相信,如果認識論觀點轉換了,我們才有接下去的理解與行動。認識與知識,是改頭換面的起點。因此認識人性,也成為我們理解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說的出發點,其對於我們了解人性的期待,是更根本的認識論基礎。
關於人性,究竟阿德勒更在乎認識自我,還是認識他人?到底了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還是認識自己就能了解他人?兩種邏輯關係是不一樣的。假設我們用等價逆命題的檢核方式來看待前後兩個命題的話,前面所說「了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的檢核逆命題是,「如果你不認識自己,那表示你還無法了解他人」;後者「認識自己就能了解他人」的等價逆命題是「如果你還不能了解他人,那表示你根本也還沒有認識自己」。到底要先認識自我?還是他人?讀者是否覺得,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是的,我自己說來說去,都覺得好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生而為人所強調同理共感之心。我有這感覺,所以我能感受你的感覺。我感受你的感覺,如同我自己也在經歷這感覺。你感時候我看到你感而我感,二者是同時發生的。我感如何而來,往往也是因為看到你感,啟動我的感。這個啟動的祕密,藏在鏡像神經元當中,是人類組合成為社會,共同合作在地球上共存共榮的根基。所以,這人性的認識,是先自我還是先他人?我只能說,二者同時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中。孔子在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聽起來好像不夠積極,「我所不要的,不要給別人。」然而,其等價逆命題是「我所給人的,是我覺得好的。」換言之,也就是「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這一點,與阿德勒的社會情懷(或說社群感情)跨越兩千五百年相互共鳴。甚且,於一九九○年起始迄今的科學研究中,發現這一點共鳴早已銘刻在現代智人大腦歷經二十萬年演化的鏡像神經元當中。
不論是累累如喪家之犬卻清楚知道自己散播仁的使命之孔子,還是殷殷冀盼民眾知己改變生命共創社群的阿德勒,兩位前輩捧著他們一生的智慧言語,告訴我們「先前以為自己受到無可避免的因果論所決定,因而在此命定之下一直想要脫逃。而今有了自我知識,了解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我們行動的後果,知道我們靈魂的動力方向,我們就不用去逃避過去所害怕以為無法掙脫的因果論,我們就成了不一樣的、新生的人。」(導論最後一段)。以此與展書閱讀的您共勉。

(本文作者為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監事長)


專文推薦
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共創人類的幸福
楊瑞珠

「只有一個謙虛的人才能了解人性」,這是阿德勒在本書開宗明義的一個觀點。為什麼呢?我想謙虛的人會用好奇、尊重的態度去探知人和社會交織而成的獨特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傳統的醫療模式和行為主義絕然不同。
本書是阿德勒在維也納演講的文稿彙整,九十年來在歐美受到專業助人者及一般社會大眾的喜愛,是想整盤了解阿德勒心理學者不能不讀的經典之作。內容依主題包含人不能分割的身心狀態之生心理基礎、自卑與優越情結、童年與家庭、愛情與婚姻、認知、記憶與夢、情感與情緒、性與性別、性格之形成、及社會平等之議題。
本書中,阿德勒從微觀到鉅觀地注重個體心理社會發展之整體觀,對我在美國寫作「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時有很大的影響。希望中文讀者能從本書探討個體如何在自己的性格特質中呈現出的其實是他/她對其所處社會之關係的評價。我也邀請身處當代華人社會中的我們一起體會人性,並體會為什麼阿德勒會認為了解人性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人類的幸福。

本文作者為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Diplomat)、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234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6歲~50歲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人的性情決定了他的命運——希羅多德(Herodot)

認識人性有個基本條件:太自負或驕傲是行不通的。正好相反,對人性真正的認識必須是謙虛自持的,因為它告訴我們,認識人性是個非常艱鉅的任務,而且是人類自有文化以來就不斷追求的,只不過人們一直沒有很明確的目標,也沒有系統化的探討,因此往往只有少數識見超卓的人,才能夠比平常人更加洞察人性。在這裡,我們就碰到一個痛處:當我們不預設立場地檢視人們對人性的理解程度時,就會發現大多數人都是不及格的。我們對人性的認識其實都很貧乏。這和我們疏離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前人們的生活不像現在這麼疏遠。從孩童時期起,我們就很少和外界接觸,家庭把我們隔離起來了。我們整個生活方式也不允許我們跟周遭的人有如此親近的接觸,但是若要發展「認識人性」這門知識的話,這種親密的接觸卻是不可或缺的。這兩個重要因素是互相依賴的:我們無法與其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因為我們缺乏對於人性更深刻的理解,而和他們疏離太久了。

這種對於人性知識的缺乏,它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我們在和鄰人相處上、在和他們的共同生活裡,總是會出現問題。我們往往會看到一個很刺眼而敏感的事實,那就是人們經常各行其是、各說各話、找不到共同點,因為他們彼此形同陌路,而且不只是在範圍比較大的社會裡,甚至在家庭這個最緊密的圈子裡,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父母親感嘆他們永遠都搞不懂自己的小孩,而孩子也老是抱怨父母親不了解他們,這樣的言語我們再熟悉也不過了。然而在人類共同生活的基本條件裡,互相了解是必要的,因為我們對周遭的人的整個心態都取決於我們的相互了解。如果人們更能夠理解人性,在相處上就會更加和睦,因為我們會避免可能發生齟齬的相處方式;而那些方式現在之所以還存在著,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相互了解,因而很容易被外表蒙蔽或是被他人的偽裝給欺騙了。

現在我們要說明:當我們嘗試在這個至為重要的領域裡界定一個我所謂「人性知識」的學門時,為什麼偏偏要從醫學出發,而這個學門有哪些前提,擔負哪些任務,可以期待有哪些成果。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峽相望,為東南海防的第一線。 確實是中國海洋屬性最強的省份之一▼ ... 然而除了海,連綿的群山占據了福建大部分土地。這裡是中國多文化並存最好的地域樣本之一。廣義上說,12.4萬平方公里的福建可以被分割為以河谷、盆地和濱海平原為中心的八個主要聚落區,也就是傳統上的「八閩」。 八閩求同存異,匯聚一心,就組成了福建。 閩越入中華 福建簡稱「閩」,這個閩字來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百越民族,據考證閩字在上古漢語中代表長蛇,百越中活躍在今天福建省南部範圍的部落大多信奉蛇神,於是以神為名,自稱閩越。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發動了統一六國之後規模最大戰爭——南征百越之戰,前後共三次,總共歷時五年,將今天的江浙、福建和嶺南地區收歸中央政權的版圖。在福建,秦帝國設立了閩中郡,在名義上對這裡實行統治。 秦帝國真正做到一統並不是滅六國後就實現的 在這之後還有規模巨大的南征北戰 但對南北邊疆的統治並不穩固,也隨著秦的滅亡而分離 從長城到南海之間的國家規模是西漢時才徹底穩固的▼ ... 不過史書並沒有把閩中郡歸為秦皇三十六郡的管理體系內,錢大昕也說:「但其初雖有郡名,仍令其君長治之,如後世羈縻州之類。」換言之閩中郡雖然被稱為是郡,卻擁有自己的君長,秦帝國的政令無法直接施行於此,因此這位清代學術大師將其歸為後世的羈縻統治體系。 對當年的閩人來說,皇帝只是一個遠在天邊的概念,當地傳統的部落首領才是真正能「現管」的土皇帝。 秦朝在東南沿海所設「閩中郡」 大致包括今天的福建以及浙江南部 閩中郡雖然是郡級單位,但實質上只是縣級 即使到了漢朝,這裡和浙北的農業地區仍沒有可比性▼ ... 這位土皇帝的名字值得一提,那是閩越部落的首領無諸,越王勾踐的後裔。他繼承了越族臥薪嘗膽的傳統藝能,而且站得一手好隊,在作為閩中郡君長的時候暗自發展實力,陳勝吳廣起義後則率先響應,以秦國占領閩越之後不讓祭祀農神為理由起兵反秦。等倒秦戰爭到了後期,他又因為楚國和越國的世仇而在軍事上輔助劉邦,收穫了楚漢爭霸的勝利果實。 秦漢交替之際,中國北方各勢力陷入持續內戰 此時的閩越和嶺南之所以能獨善其身 主要還是因武夷山-南陵組成了一條漫長的地理屏障 可以落得平安,但也無力影響歷史進程▼ ... 在無諸的精打細算下,閩越國竟起死回生,在漢高祖五年成為了「王國」,以閩越國的建製取代了閩中郡。而在稱王之後,無諸也致力於本地發展,建立起了閩地第一座大城市——冶城,也就是今天的福建省會福州。 在平原極度稀缺的福建 福州和漳州坐擁兩塊最重要的平原 而福州又位於全省流域最廣的閩江下游 故而可以在秦漢時代就開啟省會的命運 (福州附近農業區,圖片來自:google map)▼ ... 那時的福建相對於傳統的中原地區太過偏遠,武夷山擋住了絕大部分想要前往這一地區人的腳步。而且福建省80%的地形為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稱號,對傳統的農業文明不具有吸引力,閩越國在此偏安一隅倒也自得其樂。 從西面的江西穿過崇山峻嶺到達福州,太難了 當時最方便的還是從浙江沿海南下 而冶城周邊也仿佛是閩地的政治孤島一般 (下圖需要橫屏)▼ ... 但這並不是一個能長期穩定的態勢,漢以後的漢族政權還是對這裡進行了很多成功的滲透。對閩地管理強化的兩個階段,一是三國時期吳國,二是兩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改變了這一地區的民族構成,先來者為閩人,後來者為客家,其實他們的祖先都來自於黃河流域的漢民。 歷史上數次北方戰亂都帶動大量人口南下 三國南北朝是一段,兩宋是一段 首先是長江流域被充分開發 另有部分人一路南下只嶺南甚至閩地▼ ... 宋朝時福建路置福州、建州(今建甌)、泉州、漳州、汀州(今長汀)、南劍(今南平)六州及邵武、興化(今莆田)二府,福建地理上八閩的格局,至此確定下來。 當然關於八閩,還有更具人文色彩的「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的說法。林姓、黃姓、陳姓、鄭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閩後先在閩北建安(今建甌)及閩東晉安(今福州)定居,而後漸向閩中和閩南沿海擴散,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 然而中原人口遷移至福建的時候,正是中原士族門閥制度瓦解的歷史時期。現在能看到的福建省各地族譜大多重修於明清時期,所謂「八姓入閩」的說法缺少事實依據。但可以確定的是,對中原始祖的追憶,是這些人實實在在的共同點。 西南的汀州則主要與江西聯繫緊密▼ ... 八閩不相通 福建省內有俗語,叫做「八閩不相通」。這句話指的是福建八閩地區的方言差異巨大,難以相互溝通。 方言是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而逐漸形成的地域文化的載體。福建的方言是來自於北方漢人南遷,帶來的不同時期的北方古漢語,加上福建所處浙閩丘陵地形破碎,山川河流的阻隔讓八閩聚居區之間相互隔絕,導致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差異。 (福建-閩江沿岸-黃田鎮附近) (圖片來自:google map)▼ ... 福建的山雖然重巒疊嶂、連綿不絕,地理上看卻比較有章法。因為地形構造的原因,福建的山脈多為東北-西南走向,從西北往東南數可歸納為三層結構。 層次分明,再向東過了海峽還有一層臺灣諸山脈▼ ... 第一層是福建與江西交界的武夷山脈。武夷山跨度巨大,長達550公里,主峰高達兩千多米。巍峨高聳的武夷山在夏季阻擋了來自東南的暖濕氣流,將濕潤的水汽留在八閩大地,冬季又阻隔了北方的寒風,使福建各地都受著海洋性氣候的深刻影響。八閩之中的汀州就位於武夷山南麓,今天的龍巖市長汀縣是八閩之中客家文化的代表,被稱為「客家首府」。 同時,武夷山也是福建與江西之間的分水嶺 眾多支流向東匯入閩江,向西通向鄱陽湖▼ ... 第二層是以鷲峰山和玳瑁山為代表的山系。這一層至武夷山中間丘陵遍布,其中盆地河谷眾多,覆蓋著今天的閩北區域,八閩中邵武、建州(今建甌市)和南劍(今南平市)都分別位於閩江及其支流的三處河谷之中。閩北方言對於外來人來說晦澀難懂,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用在這裡可謂十分貼切。 中部山地是福建內部的重要分界線 分界線以西是閩江上游的閩西北和更偏僻的閩西南 分界線以東是閩江下游的閩東南和閩東南的港口諸城▼ ... 第三層是以太姥山、戴雲山和博平嶺連成一線的山系,這一層往南地勢逐漸變得平緩,一直延伸到海岸線。福建省的主要大城市聚集在這一區域的沿海平原內,八閩中的福州、漳州、泉州和興化就位於此列。興化也就是今天的莆田,為閩中文化代表;福州為閩東文化代表;而漳州和泉州則屬於閩南文化。 第三層山脈以東,沿海地區,福建真正的精華所在... 地形決定了福建沿海城市的內陸腹地很窄 這也是中國最為面向並擁抱海洋的一個地區▼ ... 相比於福建省的腹地,濱海地區的相互融合程度更高,不僅體現在它們方言的相似性,也體現在共同的媽祖崇拜、戲曲文化等文化相似性上。 福建傳統的八閩文化區分,基本體現在了今天的行政區劃上。其中邵武和汀州因為古代的軍事意義不復存在而被後起的龍巖市和三明市取代,建州作為福建名稱的來源之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也不及沿海的寧德。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廈門成為《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後民國政府設立廈門特別市,從此福建的八閩地區變為了今天的9個地級市。八閩雖然在行政上不復存在,其文化意義依然留在福建的山水之間。 打破重山 福建省耕地總面積1854.8萬畝,人均耕地0.61畝,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顯然是因為破碎的地形難以開墾,不過山給福建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 複雜的地形地貌為福建省保持了生物多樣性,福建的森林覆蓋率為65.95%,居全國首位,是全國六大林區之一。其中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近5000種野生動物。 這裡的山與北方的山大異其趣,有機會還是要來一趟 (圖片來自:dreamstime / 圖蟲創意)▼ ... 密集的山巒讓福建省內缺少大江大河的生存空間,沒有南方省份常見的沿江平原。但濕潤的福建並不缺少水資源,相反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這裡泉眼溪流、林木蓄水,四季還有足夠的降水,省內梯田遍布,山珍豐富。 福建初溪土樓群與梯田 (圖片來自:強七少 / 圖蟲創意)▼ ... 不過福建省的河流有一個特點:多稱為溪,這足以體現其短小湍急的特點。地形陡峭,河流落差大,讓福建省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鄰近臺灣海峽的狹管效應又為福建吹來清潔的風能資源。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發電量1927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53.9%。讓過去缺少煤炭石油資源的能源儲備小省在新時期具備了能源競爭力。 福建平潭島風力發電 (圖片來自:地道小伙 / 圖蟲創意)▼ ... 受制於地形的不利條件,福建省與其他省份的交通聯繫是個難題。歷史上通過海路進入福建遠比穿越武夷山要容易的多。如何改造福建的交通條件一直都是一個難題。 1905年,福建省華僑籌資組建鐵路公司,計劃修建漳廈鐵路,自廈門島至漳州止,因公司營業不善,工程很快就終止了中止,這條鐵路也在1930年被拆除。 1957年鷹廈鐵路建成通車,隨後其支線外福鐵路也得到建設,結束了福建省不通鐵路的歷史。但總體上來看,福建省因為多山的地形以及臺海長期緊張的戰備關係,讓福建省的鐵路發展步履維艱, 現在看來很普通,當時是福建走出大山的重要工程 (圖片來自:京局介段小DF / 圖蟲創意)▼ ... 轉機在90年代,隨著中國鐵路技術的發展和沿海經濟帶的升級,沿海的福州、廈門、泉州成為福建經濟的三駕馬車,「海峽西岸經濟區」逐漸成型,帶動了交通的發展,舊有鐵路先後完成電氣化升級。 2015年福建省首條高速鐵路合福高鐵開通運營,宣布福建鐵路交通進入了新的紀元。目前福建省正在構建以福州為核心的陸上交通線路,並已實現市市通高鐵,而港口後方鐵路建設也會為福建的經濟助力升級。 道路基建讓不相通的八閩打破了地緣的桎梏,福建文化中的多元性和海洋性無疑會在這個時代大展拳腳。 參考資料: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福建省地圖出版社,2000 2019年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福建省統計局 何綿山.《閩文化概論》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RFRTGE1515VRFEVE15E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2KDxPa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109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彰化塑膠圓筒捲唇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台中銑床用光電式尋邊器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員林冷凍模溫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新竹全自動印瓶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推薦針對歐盟機械產品CE認證的檢驗公司 彰化塑膠繩索整廠設備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醫療口罩面罩台南CE認證測試單位 台中感應爐, 鑄造用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推薦美國FCC認證等諮詢輔導取證的檢驗公司 新竹印刷材料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EN 149-EN 14683口罩(面罩)台南CE認證測試單位 彰化油封簧製造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qce8wmn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